;夜晚,他化身腾讯超A级签约作家,在四百余万字的网络文学世界里构建精神家园。吴振飞,国家税务总局东营市河口区税务局税政三股副股长,用十五年时光在税收工作与文学创作间架起桥梁,以独特方式诠释新时代税务人的精神追求。
“导税台是观察人性的最佳剧场,办税服务厅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吴振飞说,当大病医疗患者攥着皱巴巴的医院缴费凭据,讲述申报遇到困难时颤抖的指节;企业会计为政策红利的精准落地方案反复推演时的专注神情……这些鲜活的事例,后来都化作《税月花语》里带着油墨味的章节。
2019年底,为加快企业出口退税进度,利津县税务局四名同志在实地核实的路上因公牺牲。这篇新闻报道,最终被吴振飞演化成中篇小说《陌上行》,该作品也被评为2023年度东营市“讲好东营故事”一等奖作品。
在国家级期刊《税收文学》发表的《人情味》,原型来自即将退休的军转干部李光亮。当年拍摄工作照时,老同志擦拭税徽的动作又让吴振飞捕捉到创作灵感:“快门按下的瞬间,三十载税月化作指尖流转的光。”这篇讲述孤岛分局新老传承的小说,正是他“为不擅言者言,为不擅书者书”的创作宣言。
“上班路上构思人物小传,午休用手机备忘录写场景速写,赴企调研车程中打磨对话——这就是我的‘碎片时间累进记录法’。”就像税收工作里的“简事快办”通道,吴振飞把创作拆解成可以即时处理的“纳税申报单元”。
“有趣的是,梳理小说情节的逻辑训练,反而帮助我设计出更清晰的税收政策辅导流程图。”独特的方法论让吴振飞在六年时间里完成数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创作。
吴振飞笑称,创作时常常把自己分裂成两个角色:作家负责捕捉时代褶皱里的个体命运,税务人则确保每个情节都经得起政策推敲。写作时键盘声里藏着的,恰恰是政策落地的回声。
“写驻村帮扶题材时,我会把税收优惠条款自然融入村办企业的决策考量,这种专业视角反而让虚构故事有了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谈及一条“看完才知道税收政策原来有温度”的读者留言,吴振飞倍感自豪:“这比任何文学奖项都让我欣慰。”
这些年,俯身创作的吴振飞在本职工作中所做的研究结出硕果:调研报告《关于基于2022年减税退税资金流向的政策效应的分析报告》获东营市全市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参与撰写的科研报告《绿色税制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研究——以东营市数据为例》获得山东省税务局2023年度立项课题结项评审三等奖。
吴振飞用颇具诗意的语言向记者总结了这两种身份:都需要对人间烟火保持敬畏、都需要在规则与人性之间寻找弹性空间,最终在本质上达成统一。区别不过是,一个用计算器丈量时代经济脉搏,一个用文字雕刻税收背后的中国故事。“就像增值税链条,看似割裂的环节,实则构成完整闭环。”
“我也曾为流量改编故事走向,直到某天发现笔下人物戴着虚假的面具。”面对网络文学“流量至上”浪潮,这位省重点网络作家也曾迷惘过,但最终选择坚守。
吴振飞回忆,创作第一部网文作品时,从没认为自己是一个作者,只是在税务工作间隙坚持写完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得到起点中文网编辑认可后,为了追求书友粉丝流量,我也曾走过一段自以为‘逢迎’读者的歪路,在短时间内也有了一些热度。”
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尤其是开始进行税收文学作品的创作后,在一个安静的晚上,吴振飞终于重新拾起初心,不再以作家自居,安安静静地写起一个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戚家军抗倭、乌蒙山传说、傩戏非遗,这些正能量故事是我想要坚持传播的。”
没有了“套路”与“媚俗”,流量开始流失,但最终在大浪淘沙里,留下的才是真正的“铁粉”。
在AI技术冲击写作领域的当下,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小说”开始攻占读者心智。吴振飞的理解是:AI本身并无情感,需要被引导、被使用。可以说,AI让擅长文字创作的人走得更高更远,也给了不擅长文字创作的人有了直抒胸臆的机会。
在区局青年交流会上,吴振飞曾将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AI是支生花妙笔,但需要创作者注入灵魂。”由他创作的23万字《税月花语》,正是借助AI整理基层素材,以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繁花信风为龙骨,以花语的形式描写了二十四个基层税务工作者的形象,目前此书正在审校排版中。
“AI写作并非洪水猛兽,却是给我们每个基层税务工作者推开文学创作之门的契机。所需要的,仅仅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的热爱,对同事的关心,对思想的领悟与落实,如此而已。”
办公桌上,税务工作证与作协会员证并排放置;电脑屏幕里,税收数据与写作文档交替闪烁。吴振飞常以屈原诗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位“背着键盘收税”的基层公务员,正用沾着政策墨水的笔尖,在纳税申报表和小说稿纸间书写新时代的“两栖人生”。九游会J9官方网站九游会J9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