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7月8日,大型美育专题节目《美育季》联合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美育融合创新・礼乐弦歌专题暨2024中国美育年鉴研讨会”在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各地教科院从事美育教学工作研究员、40余所礼乐弦歌中小学美育工作示范校的校长、书记及美育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与高校专家、媒体代表共探新时代美育发展路径,重点围绕《美育季》专题节目创新升级,《2024 年度中国美育年鉴》征集启动及依托“未来数字美育云平台”实现数字助力乡村美育公益项目,打造城乡美育共同体三大项目展开深度研讨,以期加快美育数智化转型升级,推动美育高质量全面发展。
中国艺术管理与教育学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辑刘毅,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编李小伟,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王旭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勇,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姚芊帆,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红成,中国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秘书长马晨光,“帆声笑语”爱心公益项目发起人侯怡帆,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重点专题“美育中国”节目总导演海礴,《美育季》节目策划人赵海楠,礼乐弦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海燕出席研讨会活动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数字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康俐主持。
据悉,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重点专题《美育季》于2025年寒假及2026年暑假将继续在中国近现代美育发源地北京大学(拟)举办美育节目录制,该项目作为践行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标杆工程,已形成“高校资源下沉 + 大中小学基础美育提升”的成熟模式。2023-2024年录制期间,来自全国 31 个省份两万余名青少年学生通过 “走进一所名校”“聆听一次大师课”“登上一次舞台”等形式,沉浸式开展美育浸润,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副总编辑刘毅在研讨会中强调,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多年以来持续关注美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媒体新闻宣传优势,宣传推广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升美育水平的方法路径。探讨高校与中央媒体携手赋能美育工作新思路,展示新时代教育奋斗者风采,在促进美育对提升民族素质、增进民生福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育季》策划人赵海楠讲到,由人民日报社旗下重点品牌工程“美育中国专家智库”及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作为学术指导单位的《美育季》专题,在2022年12月份被列为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重点专题。为充分发挥中央媒体责任与担当,针对教育尤其是美育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现状,2026 年1月寒假开始将全新升级,突破传统录制模式,以公益性为核心定位,以《美育季》系列专题在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持续开展的美育专题节目为核心,进行4K数字化重构。形成包含“超越单向观看”交互体验、“大师课实录”线上公益课堂、“动作捕捉对比”美育全功能实时矫正于一体化的数字交互,深度学习,打造全景式公益美育资源中枢。同时亦是对“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开发教育教学、展演展示、互动体验等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持续更新上线美育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真实互动”的践行。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美育季联合“未来数字美育云平台”建设规划正式发布,将深度贯彻实施文件精神,通过节目录制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校美育展示作品与教学案例,促进美育成果互鉴和文化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同步启动核心引擎“城乡美育共同体・数字美育联盟校”——礼乐弦歌助力乡村美育公益计划,依托未来数字美育云,解决美育资源不均衡问题的创新性方案,平台将建立完善的匹配与支持机制,支持联盟校与1-2所边远地区学校结成长期、稳定、深度的帮扶对子。核心是“课程共建 + 资源共享 + 师徒结对”,构建全国美育数字化交互网络,促进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间美育实践与成果的深度交流碰撞。目前已有 8 所北京、深圳、广州重点中小学与西部乡村学校完成首批结对。
美育中国节目总导演海礴指出:未来数字美育云平台于2026年春季学期正式上线运行,将成为连接优质美育资源与边远地区学校的桥梁,通过对《美育季》节目持续在北京大学开展录制的美育节目数字化整理,向乡村中小学免费开放,形成“实地浸润 + 云端延续”的双轮驱动模式,这是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创新性实践。
礼乐弦歌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海燕在研讨会中对美育季节目给予充分肯定和期望,她讲到“聚焦乡村美育帮扶,突破教育不均衡壁垒,是《美育季》节目及‘礼乐弦歌研究中心’的重要课题,也是持续性开展《美育季·礼乐弦歌》系列专题创新性、实效性与可推广性的创新表达”
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红成博士带来的《乐润乡土・弦舞未来 — 礼乐弦歌助力乡村美育》专题分享,成为研讨会的亮点之一。该案例通过向乡村学校捐赠礼乐弦歌四弦琴、组织高校艺术专业师生走进乡村学校,结合传统礼乐教学、民族乐器制作等多种举措实施乡村美育帮扶,构建 城乡美育共同体。旨在提高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艺术教育。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 17 个省份的乡村学校,直接惠及万余名农村学生。
会议现场举行三项重要仪式:人民日报社旗下重点品牌工程“美育中国专家智库”向新一批专家委员颁发2025-2026年度聘书;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聘请基础教育专家担任顾问;“美育浸润西部行・城乡美育共同体计划”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未来数字美育云平台与礼乐弦歌研究中心签署公益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美育季·礼乐弦歌助力乡村美育”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会议现场正式发布《2024 年度中国美育年鉴》征集通知。该年鉴由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编撰,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征集工作聚焦大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养四大领域,要求案例兼具创新性、实效性与可推广性,特别鼓励包含数字技术应用、跨学科融合、乡村美育等前沿探索的实践案例。其中跨学科美育课程设计、数字技术赋能艺术教学等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艺术管理与教育学会主席、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余丁详细介绍编纂计划:年鉴将采用“年度报告 + 典型案例 + 数据图谱”三位一体的呈现方式,系统梳理美育政策实施成效。年鉴于2025年7月正式启动征集,同步开通线上申报平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含高校、中职、中小学)及区域教育单位均可申报,优秀案例将在2026年6月拟定于北京大学举办的《中国美育年鉴》新书发布会暨“培根铸魂,美育同行”最美美育奋斗者公布大会上发布。“培根铸魂,美育同行”最美美育奋斗者大会作为完全公益项目,将通过中央媒体矩阵宣传,树立美育榜样,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美育事业。自2011年至今的14年以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承载着教育部国培项目的具体实施,数以万计的一线美术教师从这里再次起航,中国美育年鉴的诞生,必将为教育部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文件通知》指出的“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提供强劲的学术支持。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不仅系统总结了新时代美育工作礼乐弦歌的创新成果,更通过“高校 + 媒体 + 中小学”的多元对话机制,构建了“理论研究 - 实践创新 - 数字赋能 - 媒体传播”的全链条美育生态体系。伴随着《美育季》节目创新升级、未来数字美育云平台的上线以及《中国美育年鉴》编纂推进,我国美育事业正以数字化、公益化、协同化的新姿态,朝着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稳步迈进,为提升民族素质、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劲的艺术动力。
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成都市金牛区、深圳市龙岗区、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佛山市六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出席研讨会活动深度解析美育文件并结合本地区美育工作实施计划做主题发言。
深圳、广州、清远、佛山、合肥、潍坊、西安、武汉二十七名礼乐弦歌美育示范校校长受邀分享本校美育实施路径,总结凝练本校美育实施成效和教学与实践经验分享,聚焦中央媒体与高校、中小学如何通过融合创新赋能美育工作,以“礼乐弦歌”美育实践案例凸显技术融合趋势为全国美育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育中心、广州大学音舞学院、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发挥高校职能属性,实现“高校美育、社会美育、全民美育”宏伟目标以美育赋能青少年美育工作实施为主题分别发言。
会后,参会嘉宾受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陈列现代中国美术展、古代中国艺术展,通过一幅幅珍贵的馆藏美术作品,沉浸式感受美育浸润。(图文由中央美术学院数字美育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