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九游会真人游戏股份有限公司)J9-官方网站

下一个国产《黑神线万美元!
发布时间:2025-07-21 11:09:29

  去年《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那天,我朋友圈有个从不打游戏的哥们都发了条动态:“原来中国游戏不是只会做氪金抽卡啊!” 2900万人挤在直播间看“猴子打妖怪”,Steam同时在线亿美元——这哪是游戏发售,简直是国产3A的“成人礼”。今年7月24日,“村里第二个大学生”《明末:渊虚之羽》要“高考”了:Steam预售一天冲全球第七,愿望单破百万,机构预测首月要卖6000万美元,各路媒体已经开始喊“接棒黑神话”。但我就想问:这“第二个大学生”,到底是真学霸,还是蹭热度的“复读机”?没《西游记》IP加持,原创剧本能扛住吗?国风混克苏鲁,是创新还是四不像?国产3A,真的能靠“类魂”复制奇迹?

  先看最直观的“成绩单”:Steam预售第七,愿望单全球27名,首月收入预估6000万美元。听着挺唬人,但咱得扒开数据的底裤看看——这“第七”是真·全球热度,还是暑期档“矮子里拔将军”?

  Steam热销榜这东西,水分可不小。去年《黑神话》发售时,同期竞品是《星空》《博德之门3》这种“神仙打架”,照样能杀进前三;今年7月,除了《明末》,你能说出几个全球3A大作?就像高考考场里,别人都弃考了,你考个第七,能算真本事吗?再看愿望单全球27名,前26名里有多少是《GTA6》《赛博朋克2077》这种“自带10亿粉丝”的老牌IP?《明末》一个原创游戏能挤进去,确实能吹,但离“现象级”还差着十个热搜的距离。

  最离谱的是“首月6000万美元”——这数是机构拿算盘打出来的?Alinea Analytics说“全平台首月接近6000万”,招银报告跟着喊“Steam销售额或超1亿美元”。我翻了翻这两家的数据来源:“根据愿望单转化率推算”“参考《黑神话》首月数据”。合着是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黑神话》有《西游记》这个“全球顶流IP”,玩家一看“哦,是那个打妖怪的猴子”,买爆不奇怪;《明末》讲“明末乱世+克苏鲁怪物”,相当于让玩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你咋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加好友”?

  更别说“类魂游戏”这东西,热度来得快去得更快。当年《只狼》火的时候,多少人喊着“我要当剑圣”,结果死十次就退款;《艾尔登法环》全球爆卖,但Steam好评率现在也就85%,多少人是“买了、玩了、骂骂咧咧删了”?《明末》预售数据漂亮,可能是“黑神话余热”+“国产情怀”催的,但真到玩家上手,死个二十次还没见过Boss长啥样,怕是要把键盘敲出火星子——到时候退款潮一来,6000万美元怕不是要打五折?

  聊《明末》绕不开一个词:类魂。IGN援引宫崎英高的定义,说这玩意儿是“注重近战和成就感的黑暗奇幻动作游戏”,翻译成人话就是:难到想砸键盘,但过了关能吹一年牛。《黑神话》靠这招火了,《明末》跟着学,没毛病——毕竟“抄作业”总比“交白卷”强。

  但类魂这东西,就像重庆火锅,越辣越上头,但不是所有人都吃得消。《黑神话》的“辣度”是经过调试的:操作难归难,但“猴子耍棍”的打击感爽啊,死十次过一关,看着悟空耍金箍棒,气都消了一半;《明末》呢?箱庭式地图,鼓励玩家“记地标、找捷径”——翻译过来就是:你不仅要会打怪,还得会认路。我一朋友玩《黑暗之魂》,三小时还在新手村绕圈,最后直接把游戏删了,骂骂咧咧说“这是解谜游戏还是动作游戏”?《明末》要是把“迷路”和“高难度”叠满,怕不是要让玩家直接“退学”?

  更要命的是,现在国产3A快把“类魂”玩成“复读机”了。网易《归唐》喊着“晚唐类魂”,灵游坊《影之刃:零》标榜“武侠类魂”,连腾讯都偷偷注册了“东方类魂”的商标——合着国内厂商开了个“类魂培训班”,毕业标准就是“死得够多、骂得够狠”?当年宫崎英高做类魂,是想“用难度传递成就感”;现在有些国产游戏做类魂,怕不是“为了难而难”,把“受苦”当卖点,这不是创新,是偷懒。

  《明末》团队倒是说了句实话:“游戏应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数字载体。” 这话没错,但“载体”不能只靠“类魂”这一个筐。就像拍电影,不能所有大片都学《速度与激情》飙车,总得有《卧虎藏龙》这种讲意境的吧?国产3A要是只会“类魂”,早晚得把这条路走成“独木桥”——到时候玩家一看“又是类魂”,直接绕道走,哭都来不及。

  《明末》最被质疑的一点,就是没IP。《黑神话》有《西游记》这个“超级IP”,相当于自带“全球热搜体质”,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哪怕没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明末》呢?原创剧本,讲“明末天启年间,一群人对抗克苏鲁怪物”——你跟国外玩家说“明末”,他们可能以为是“明天晚上”;你说“克苏鲁”,国内玩家可能以为是“某种火锅蘸料”。

  IP这东西,是双刃剑。好的IP能降低玩家认知成本,但也会捆住创作者的手脚。《黑神话》拍孙悟空,就不能让他谈恋爱,不能让他当反派,不然玩家得炸锅:“这还是我认识的猴哥吗?” 原创剧本就没这顾虑——《明末》里的角色想怎么死怎么死,剧情想怎么反转怎么反转,甚至可以把“克苏鲁怪物”设定成“明朝太监练邪术搞出来的”,这种脑洞,IP改编根本不敢想。

  更重要的是,原创剧本能攒自己的IP。当年《最终幻想》刚出来时,谁知道克劳德是谁?《塞尔达传说》第一作,林克还只是个像素小人。现在呢?这些原创IP成了日本文化输出的“核武器”。《明末》要是能火,“天启年间的克苏鲁怪物”“拿着科技武器的明朝侠客”,说不定十年后就是中国游戏的经典符号——到时候别人提起中国IP,不只有孙悟空,还有《明末》里的角色,这不比“永远改编四大名著”强?

  当然,原创剧本的风险也大。就像写小说,IP改编是“续写《红楼梦》”,写砸了有人骂你“毁经典”;原创是“从零写《红楼梦》”,写砸了直接没人看。《明末》团队得想明白:玩家要的不是“明末背景+克苏鲁皮肤”,而是“用克苏鲁讲中国人的故事”。比如游戏里的怪物,能不能别全是“触手+大眼珠子”?改成“中了蛊的锦衣卫”“被妖术控制的兵马俑”,既有克苏鲁的“不可名状”,又有中国文化的根,这才叫“文化混搭”,不然就是“四不像”。

  九游会J9官方网站

  《明末》的开发商灵泽科技,背景挺有意思:前身为飓风地带,2016年成立,创始人姜敏团队早年做VR外包,后来给《刺客信条》《怪物猎人》打工——简单说,就是“给别人写作业写多了,自己想出书”。

  这种“外包出身”的团队,做自研游戏有俩极端:要么是“代工思维”,把游戏做成“缝合怪”;要么是“吃过见过”,知道工业化流程怎么玩。灵泽科技属于哪种?从《明末》的预告片看,有点“两边不靠”——画面确实顶,水墨风+赛博朋克光效,一看就是“给3A大厂打过工”的水平;但玩法演示里,“武器捆绑角色成长”系统,怎么看都像《黑暗之魂》的“武器质变”+《只狼》的“义手”缝合?

  九游会J9官方网站

  不过,外包经验也不是全没用。至少他们知道“工业化”这三个字怎么写。《黑神话》团队当年最头疼的,就是“怎么把80个人的小作坊,变成能做3A的工业化团队”;灵泽科技给《刺客信条》打工时,早就见过育碧的“流水线生产”——人物建模找谁做,关卡设计怎么分工,bug测试怎么流程化,这些都是“现成的作业”。现在国内做3A的团队,缺的不是技术,是“工业化思维”,灵泽要是能把外包学到的流程用在自研上,说不定能少走很多弯路。

  但“野路子”也有风险。外包做多了,容易养成“甲方思维”——玩家想要什么就加什么,最后游戏变成“大杂烩”。《明末》现在又吹“国风”,又吹“克苏鲁”,又吹“科幻”,恨不得把所有流行元素都塞进去。玩家不是垃圾桶,啥都往里装,最后只会“消化不良”。团队首席技术官夏思源说“游戏应作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数字载体”,这话听着挺对,但“载体”里得有“灵魂”——你到底想通过游戏告诉玩家什么?是“明朝有多惨”,还是“人类对抗未知的勇气”?没想明白这个,再多外包经验也白搭。

  《明末》不是孤例。现在国内游戏圈,做3A跟当年做手游一样扎堆:网易《归唐》讲“晚唐归义军收复河西”,腾讯《代号:致金庸》要做“武侠开放世界”,灵游坊《影之刃:零》主打“暗黑武侠类魂”……连政策都开始撑腰,浙江省商务厅直接说要“培育3A优质项目”。看着挺热闹,但我总怕这是“3A泡沫”——当年多少团队喊着“做中国的《英雄联盟》”,最后全成了“山寨MOBA坟场”?

  3A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堆出来”。《黑神线人,光动作捕捉就拍了上万组镜头;《明末》虽然没说具体时间,但“耗时多年”至少也得5年起步。现在有些团队,拿着投资方的钱喊“两年做3A”,这不就是“用盖猪圈的速度盖摩天大楼”?到时候楼塌了,砸的是整个国产3A的招牌。

  更要命的是“同质化”。现在的国产3A,要么是“类魂”,要么是“开放世界”,要么是“历史改编”,好像不沾这三样就不算3A。玩家迟早会审美疲劳:“怎么又是打小怪、找BOSS、死十次过关?”“怎么又是古代背景+武侠招式?” 当年日本3A能崛起,靠的是《最终幻想》的“科幻+奇幻”,《塞尔达》的“非线性探索”,《怪物猎人》的“共斗玩法”——各有各的绝活,而不是挤在一条赛道上内卷。

  当然,泡沫里也能捞出真金。《明末》要是能证明“原创剧本+文化混搭”能行,就能给后来者指条新路子;网易《归唐》要是把“历史真实感”做到极致,说不定能开创“历史沉浸类3A”;腾讯要是能用《代号:致金庸》证明“武侠开放世界”能卖爆,就能让国外玩家知道“中国武侠不只有李小龙”。到时候,国产3A不是“村里只有两个大学生”,而是“整个村子都考上大学了”,这才叫“黄金时代”。

  有人说:“3A开发成本高,不如手游赚钱,做它干嘛?” 这话就像问“为什么要拍《流浪地球》,不如拍十部网络大电影赚钱”——因为有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黑神线亿美元”,而是让全世界知道:中国能做出“不输给欧美日的3A游戏”。就像当年《卧虎藏龙》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有武侠,《流浪地球》让他们知道中国有科幻,《黑神话》让他们知道中国有“能打、能哭、能让玩家熬夜通关”的游戏。现在《明末》来了,它要是能火,就不是“复制黑神话”,而是证明“中国能做出更多不一样的3A”——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7月24日,《明末》就要“高考”了。它可能会考砸,首月销量不到6000万,玩家骂它“缝合怪”;也可能会超神,Steam好评率90%,国外玩家喊着“Chinese 3A No.1”。但不管结果如何,它至少敢走出“类魂+IP改编”的舒适区,敢去试“原创剧本+文化混搭”的新路子——就冲这点,它比那些只会喊口号的“3A预备役”强多了。

  最后送《明末》团队一句话:别想着“接棒黑神话”,做你自己就好。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让人骄傲,第二个能走出不同的路,才是真的“全村脱贫”。至于玩家,到时候别光盯着“死了多少次”,也看看游戏里的水墨风有多美,原创剧情有多敢写——毕竟,给国产3A一点耐心,就像当年给《流浪地球》一点耐心一样,说不定下一个惊喜,就在7月24日的Steam库里等着你。

咨询电话
1364721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