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日前,Meta(与斯坦福大学携手开展的“合成孔径波导全息术”研究,正朝着打造总光学堆栈厚度不足3毫米的“VR眼镜”这一目标稳步推进。
其团队集结了Meta显示系统研究团队的两名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副教授等,九游会J9将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题为《用于大光展量紧凑型混合现实显示器的合成孔径波导全息术》的论文中。
据称,此显示系统的关键创新点之一,是它支持较大的有效光学扩展量。同时,该系统还与一个全新的基于AI人工智能的算法框架协同工作,该框架融合了隐式大光学扩展量波导模型、用于部分相干互强度的高效波传播模型,以及一个新颖的计算机生成全息框架。
早前,英伟达(的研究人员借助光瞳复制波导、空间光调制器(SLM)和几何相位透镜,实现了厚度为2.5毫米的线D全息技术。不过该技术的视场角仅为23°,在未启用眼动追踪时,眼区仅为2.3毫米。
Meta表示,当前,VR/MR头显的厚度几乎完全由光学元件和显示器所决定。这无疑需要一套与现有市面上任何显示系统都截然不同的全新系统,而此次的研究正是Meta向这一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
现如今,全息显示技术无疑已经更加成熟。在刚闭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各企业携“硬科技”成果亮相,用全息“无屏而有形,隔空却可触”的全景式体验,呈现在人机交互领域的技术实力,为全球观众解锁未来智能的无限潜能。
根据海外市场研究机构Verified Market Reports发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裸眼3D显示器的市场规模达到12亿美元,预计2026-2033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5%,到2033年市场将达到35亿美元。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全息显示技术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而全息显示市场的高速发展,无疑将继续给行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和全新的视角,也为企业对市场内容的呈现方式带去新的思路。
在此背景下,资料显示,微美全息(作为全息AR技术引领者,常年来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全息云服务,业务涵盖全息AI合成、视觉呈现、互动软件开发、AR广告投放、5G全息通讯等多个环节,持续推进全息技术场景化应用。
为突破多场景适配、跨终端联动与虚实融合协同等技术瓶颈,微美全息研发团队构建了集全息成像、编码、传输和显示于一体的系统,结合5G技术、AI技术实现低延迟、高清晰度的全息通信,可应用于虚拟课堂、远程协作、工业检测等场景成熟解决方案,实现从单点深耕到多元化场景的布局跨越。
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云涌,随着长久以来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全息显示效果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时代变革的核心引擎,当全息技术与AI虚实融合将重构人类交互体验的底层逻辑,一场关于未来智能的探索正在全球进行,而这更将是一次成熟技术的结合与尝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