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AI竞赛还在为万亿参数争得面红耳赤时,广东企业已悄悄改写了游戏规则。腾讯混元3D生成模型2.5版本近日宣布免费额度翻倍至每日20次,这个看似简单的运营策略调整,背后是AI粤军从技术炫技到商业落地的集体转身——参数规模从1B跃升至10B的同时,更务实地将3D建模效率提升91%,直接赋能游戏资产生成、导航车标定制等具体场景。
在广东的AI实验室里,技术价值的衡量标准正从参数量级变为降本幅度。腾讯混元3D模型迭代路径极具代表性:几何分辨率提升至1024的同时,同步上线腾讯云API接口;华为盘古大模型则在400多个场景中验证了ROI。这种技术研发+商业闭环的双轮驱动,催生了教育大模型缩短备课时间50%、医疗模型进入临床等硬核案例。
广东工信厅数据显示,全省AI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产业结构——1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90%以上聚焦工业时序数据处理、硬件协同创新等具体痛点。正如小马智行工程师所言:在广汽车间调试算法,比在实验室跑分更有成就感。
头部企业的战略转向最能说明问题。腾讯混元3D采用开源+云服务组合拳,开发者可免费获取基础模型,但企业级应用需调用云端API付费;华为则通过昇腾AI云服务将大模型拆解成可插拔模块。这种技术普惠-生态培育-商业变现的路径,九游会J9官方网站让AI落地速度提升3倍以上。
中小企业的打法更显岭南特色。智媒云图将四年积累的技术专利产品化时,特意适配玩具级主板算力;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直接在前装产线完成传感器标定。这种数据护城河+硬件亲和力的组合,使得广东AI企业在工业质检、自动驾驶等赛道形成独特壁垒。
终端市场正在上演的变革同样精彩。荣耀转型AI生态公司后,通过端侧技术下放让千元机也能运行多模态模型;腾讯地图基于混元3D生成的导航车标,用户点击率提升210%。当技术普惠遇上消费升级,一场从B端到C端的AI商业化浪潮已然成型。
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催生出独特化学反应。2025年广东首批AI终端产品名单中,8个大模型搭配30个场景方案的组合,暗含技术-数据-场景的闭环逻辑:博依特造纸模型提升10%生产效率,深信服运维模型减少92%人工操作,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可量化的商业价值。
这种务实基因甚至重塑了技术储备方式。小鹏汽车45亿AI投入中,超50%用于自动驾驶产线协同;智媒云图四年磨一剑的专利产品化,恰逢多模态硬件成本下降窗口期。正如广东省情调查报告所指出的,当群体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遇上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总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应用火花。
AI下半场:谁能在落地红海中淘到线D模型的进化史,实则是中国AI发展的缩影。当技术指标让位于用户体验,当论文数量转化为商业回报,行业正在经历价值重估:参数规模只是门票,真正的竞技场在工厂车间、在手术台边、在消费者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