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全球互连芯片龙头老大的澜起科技发布公告称,已经于日前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的申请,一旦上市成功,澜起科技将成为又一家在AH两地同时上市的芯片公司。 2025年以来,内地公司赴港上市日渐增多,东
今日是沪深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告的最后一天,截至今日,已经有一批物联网企业进行了业绩的预披露,总体来看,有人欢喜有人忧。 炬芯科技净利预增一倍!业绩支撑股价持续飙升 7月15日,炬芯科技发布业绩预告,经
近日,移远通信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可实现营业收入114.5亿元,同比大增38.81%,净利润4.63亿元左右,同比涨幅121.13%。 关于业绩大增,移远通信认为,“
北京时间 5 月 13 日晚美股盘前,东南亚小腾讯公布了 2025 年 1 季度财报,最大亮点在于游戏板块流水大超预期,以及电商板块利润率快速提升,但也并非所有指标全面好于预期的满分表
新舵手如何破局? 手工劳动/挖哥手工编辑 /角叔出品/独角兽观察 5月,中国互联网行业迎来一季度财报密集发布期。 稍早发布业绩的京东和腾讯相继交出亮眼成绩单京东营
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彭雪 编深海 3月16日,湘财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向大智慧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雷达财经注意到,湘财股份和大智慧渊源颇深
在“长青游戏”战略的实施下,腾讯控股游戏业务回暖,拉动了公司第三季度整体业绩表现。 证券之星注意到,公司聚焦“长青游戏”的背后即是游戏创新不足也是新品后续表现乏力的体现
爆了!爆了!爆了!芯片龙头又创历史新高,Q3业绩井喷~产能利用率甚至攀升至90%!股价涨幅更是飙升超133%!没错,说的就是中芯国际!!三季度营收达到了156亿元,同比增长了32.5%;净利润更是达到了10.6亿元,同比增长了56.5%
你可能无法相信!寒武纪,也就用了2年的时间一跃成为AI芯片界的“妖股”股价翻了10倍,市值快将近2000亿!!这家头顶“AI芯片第一股”光环的公司,市值飙升超千亿,最近股价翻了有10倍多!但值得注意的
一直不太被看好的哔哩哔哩,最近腰板似乎“挺得倍直”。周二,哔哩哔哩在美股市场大涨7.65%,其在港股市场的表现也保持同步,股价涨幅达2.87%。 这次大涨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家机构的一致看好
透过嘀嗒和如祺的业绩,看埋在半年报里的伏笔 本文为美港探案(MGresearch)原创 作者:舟木 编辑:探长X 捕捉一家公司及其商业模式的价值核心,关键时期并不在于顺周期,而恰恰是在逆周期
回首来看,近年来零售等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使一批云服务厂商做大做强,相关市场也时不时出现递表高峰。 但是,如今这些企业的上市故事似乎不好讲了。究其原因,还是与公司自身的运营现状相关。 以有信科技为例
在Q1继续交出“王炸”业绩后,腾讯的股价却并没有走出特别恢宏的气势。而前两天因为阅文、腾讯音乐两个小兄弟们与预期相比平平、但弱指
极兔的第一份成绩单。 铅笔道作者丨祝枝杉 极兔速递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 财报显示,2023年总收入为88.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38亿元),较2022年全年的72.6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2%
在这个方向,字节已经一家独大,远胜阿里、京东、腾讯等。 铅笔道作者丨直八 字节跳动的最新业绩又被曝光了。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字节2023第三季度收入约309亿(2224亿RMB)美元,同比增长43%
出品 创业最前线 作者 段楠楠 编辑 蛋总 美编 吴宜忠 审核 颂文 相比往年,2023年8月以后创业板IPO节奏明显收紧。8月以后,创业板主动撤回上市材料的企业超过20家
文/杨剑勇 上周五晚间,高新兴发布公告显示,旗下子公司高新兴讯美与青云科技签署了一份《购销合同》,向青云科技交付 GPU 服务器(含配套产品),合同总价为人民币6.84亿元。该合同的签订,预计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占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29.32%
文:权衡财经iqhcj研究员 余华丰编:许辉经过3年过渡期,资管新规已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每年新发行的上百万亿理财产品开始“打破刚兑”“风险自担”,已经由原来“通道业务”向主动化管理、净值化转型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财报解读 金木/作者 书眠/风控 2023年2月,泛远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远国际”)第一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时隔半年时间,即2023年9月泛远国际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而其前次招股书已处于失效状态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9月5日,乐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舱物流”)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了通过港交所聆讯后的资料集(即招股书),中信证券和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今年以来,在政策红利释放、消费回暖等因素促进下,快递行业持续复苏,这也体现在了业绩中,上半年快递头部企业业绩全线回暖。不过,快递业是否迎来价值重估机会还有待思考。 01 快递公司业绩全线日早间,姗姗来迟的中通披露了中期业绩报告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又到了检阅各家上市公司阶段性成绩的时刻。随着财报季的到来,当前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快手等在内的互联网大厂纷纷晒出了自己最新一期的财务答卷。 据雷达财经
文/杨剑勇 移远通信是物联网产业链具有代表性企业之一。作为一家从事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厂商,受益于广泛的物联网连接,在过去几年中,营收展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其中,2022年,移远通信营收142.3亿元,同比增长26.36%;净利润6.238亿元,同比增长74.22%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净赚逾千亿,云业务成亮点8月10日,随着中国移动发布半年报,三大运营商上半年业绩报告全部出炉。总体来看,三大运营商业绩均实现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营收达53
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归来的滴滴如何破局? 《拾盐士》出品 重新归来的滴滴,近日来可谓是动作频频。 6月13日,滴滴宣布开启“快递”模式。据了解,滴滴此次上线的快送服务属于聚合模式,接入了达达快送、闪送、UU跑腿三家公司,提供小规格物品的即时配送服务
2022年受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跨省熔断机制下居民出游被限制,出行需求大幅下降,尽管期间短途旅行景气度的上行为旅游业带来结构性的需求提振,但旅游业2022年的表现整体仍处在低位运行,作为旅游业主要组成部分的OTA平台和线下旅行社业绩也大受打击
年前一波堪称最大规模的疫情感染,让许多快递滞留,这是消费者最头疼的经历;原本以为年后会逐渐恢复,在春节结束后,疫情也烟消云散了,快递应该是准时准点到达,偏偏其他快递都还算正常,而这时候的韵达居然又拉胯了
过去两年,腾讯的战略态势总体上是巩固的:微信视频号积累了巨大的流量并已开始变现;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协同工具基本成为了细分赛道霸主;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提升;作为一个整体,腾讯受到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影响比较有限
作者:冬音出品:洞察IPO日前,中国国际货运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货航”)在深交所网站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拟申请登陆深交所主板市场,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受到新冠疫情影
文|南梁事实上,唯品会近年来的表现已经出现疲软。图/网路前段时间,唯品会开设了东南亚项目,以新加坡为切入口进军东南亚市场。从数据来看,新加坡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但相对的竞争环境也会很激烈。在如今电商企
北京时间11月28日晚美股盘前,拼多多(PDD.US)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财报。总的来看,营收和利润表现都再次“炸裂般”的好,已是电商板块中的最强信仰,财报要点如下:1. 舍我其谁,营收增长再“炸裂
文|王元石海外业务是公司盈利的拖累,让快手至今仍难打破只会烧钱的魔咒。伴随着“降本增效”的旋律声,快手向前的步伐变得稳健,却也走得更慢了。近日披露的新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快手实现营收231亿元,同比增长12.9%;净亏损额27.1亿元,同比减少61.7%
因为放弃对哪吒汽车增资而被推上热搜没多久的三六零,又再次登上了热搜。不过,这一次“上热搜”不是因为哪吒汽车,而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其中报业绩要“首亏”了。7月14日收盘后,三六零披露了其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因为疫情的影响,各地物流被迫中断、供应链各种成本增加、消费环境疲软,零售行业遭受了较大的打击。在此背景下,今年618也被冠以“史上最难”的称号。但是,从目前电商某些品牌销售数据来看,真实情况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惨,在多个电商平台上,依然有不少品牌取得破亿的佳绩
英伟达 (NVDA.O) ,北京时间 5月 26 日凌晨,美股盘后发布 202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22年3月),要点如下:1、整体业绩:收购案终止&毛利率不足,造成不及预期。英伟达本季度业绩中,仅有收入端还算体面,达成市场预期
5月17日晚六点,京东集团-SW(09618.HK)发布了2022Q1财务业绩报告。公司一季度营收、Non-GAAP口径下净利润录得2397亿元/4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1.6%,归母净
出品|派财经(ID:paicj314)文|王飞澍编|派公子毫无意外,腾讯2022年的首份业绩继续向下坠落。5月18日,腾讯发布了2022年Q1财报,财报显示,本季度收入为135
“2021年票均收入16.25元/件。”作者:Olivia Cui编辑:tuya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来源:顺丰年报据《财经涂鸦》消息,3月30日,顺丰控股(002352.SZ) 公布了2021年全年财务数据
(导语:物流江湖中,顺丰就如同金庸武侠小说中苦练内功的郭靖,一路稳扎稳打,成为物流一哥。)3月30日晚间,国内物流一哥顺丰控股(002352.SZ)(简称顺丰)发布了2021年全年的业绩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顺丰接连经历了短暂亏损、业务优化、并购等一系列的大动作,甚至受到外界的一些质疑